——从多结局叙事到双职战斗系统,一场重塑Roguelite范式的和风冒险
18游戏网讯www.18play.com 2025年9月,万代南梦宫与开发团队Brownies推出的《永久与神树的祈愿者》(Towa and the Guardians of the Sacred Tree)正式登陆PS5、Xbox Series X|S、Switch及PC平台。这款以“神树庇护世界”为核心理念的动作Roguelite游戏,凭借其双角色协作战斗系统、多分支叙事结构与手工锻刀玩法,在发售首周即引发全球玩家热议。它不仅是对《黑帝斯》《冥王》等经典Roguelite的致敬,更通过和风美学与哲学思辨的融合,实现了类型游戏的叙事与机制双重突破。
一、世界观构建:神树、玛那与时间轮回的寓言
游戏背景设定于神树村——一个依赖“玛那”(生命能量)维持平衡的奇幻世界。因邪神“祸津”的侵袭,玛那逐渐枯竭,时间陷入停滞。玩家扮演神子“永久”与八名祈愿者,通过反复潜入祸津迷宫、击败BOSS并收集玛那,逐步修复时间线。这一设定蕴含两层隐喻:
生态警示:玛那的枯竭影射现实中的资源危机,神树象征自然系统的脆弱性;
时间哲学:每次失败后轮回重启的机制,呼应佛教“永劫回归”思想,强调牺牲与重生的辩证关系。
叙事采用多结局分支设计。玩家在关键节点(如是否执行“神葬”仪式牺牲同伴换取玛那)的选择将导向不同结局,涵盖从悲观毁灭到理想重生的多种可能性。这种结构赋予游戏高重玩价值,且每个结局均与“守护与牺牲”的主题紧密契合。
二、战斗系统革新:双职协作与武器耐久管理
游戏的核心战斗机制围绕剑职与神乐职的双角色配合展开:
剑职:主导近战攻击,使用主刀与胁差两把武器。武器具耐久设定,连续使用会变钝,需通过“居合”切换武器(切换动作本身含位移攻击效果)维持输出峰值;
神乐职:提供远程法术支援,拥有独立技能树(如召唤闪电球或护盾),但血条与剑职共享,需谨慎管理双方生存状态。
此系统要求玩家同时掌控两种职业的协同节奏,例如用神乐职的控制技能为剑职创造输出窗口,或通过剑职的居合位移规避范围伤害。战斗体验被玩家评为“兼具《黑帝斯》的流畅连击与《怪物猎人》的策略预判”。
三、成长与探索:锻刀系统与迷宫随机性
游戏将Roguelite的随机性与和风工匠精神结合:
庇佑(Graces)系统:迷宫中的随机强化道具,提供伤害提升、技能变异等效果(如连锁闪电或法力吸取),玩家需根据当前职业组合选择适配增益;
锻刀玩法:在村庄锻造场中,玩家可通过QTE小游戏亲手锻造刀具,从选材(玉钢)、塑形(水减、积沸)到开刃(磨刀)均影响武器属性。该设计被赞“媲美《天穗之咲稻姬》的种田深度”;
村庄建设:通过消耗矿石升级道场(强化基础能力)、神树大社(调整庇佑概率)等设施,形成局外成长循环。
迷宫的半随机房间布局与环境谜题(如用风属性技能吹散花粉解锁路径)进一步丰富探索维度。
四、艺术与音乐:和风美学的现代诠释
游戏视听表现获普遍赞誉:
视觉风格:采用浮世绘与水彩融合的手绘质感,神树村的静谧光影与祸津迷宫的黑暗粒子形成强烈对比;
音乐制作:由崎元仁(《最终幻想12》《十三机兵防卫圈》作曲)操刀,配乐融合传统和乐器与前卫摇滚,战斗曲目激昂,探索阶段则空灵悠远;
全语音叙事:角色对话全程配音,情感表达细腻,强化了同伴牺牲剧情的感染力。
五、争议与不足:节奏与难度平衡
游戏并非完美无缺:
前期节奏缓慢:剧情铺垫较长,部分玩家认为首小时体验过于冗长;
BOSS战设计保守:敌人机制被评“缺乏创新”,部分模式借鉴经典作品但未显著突破;
神乐AI缺陷:神乐职的跟随AI有时延迟,导致其易被流弹击中,需玩家手动微操弥补。
开发团队已承诺通过更新优化AI逻辑并增加跳过对话选项。
六、行业意义:Roguelite类型的叙事跃升
《永久与神树的祈愿者》的价值超越单纯娱乐产品:
叙事与玩法融合:将Roguelite的“轮回”机制转化为剧情核心(时间修复),而非仅作为重复挑战的借口;
文化输出成功:锻刀、神葬仪式等元素深入呈现日本传统文化,成为全球玩家接触和风美学的窗口;
跨平台优化示范:PS5/Xbox版支持4K与光追,Switch版优化便携体验,PC版提供高帧率选项,展现多平台适配的技术力。
结语:在永恒轮回中寻找希望
《永久与神树的祈愿者》用一场贯穿时空的冒险,证明了游戏作为艺术媒介的叙事潜力。当玩家在神树下见证村庄从衰败走向复兴,当同伴的牺牲化为修复世界的玛那,游戏已超越“刷宝闯关”的框架,成为一场关于责任、牺牲与重建的哲学体验。
正如制作人山下修平所言:“我们希望玩家感受到——每一次轮回都不是徒劳,每一次选择都在重塑世界。” 这款游戏的成功,或许正源于它用交互语言叩问了人类最古老的命题:在永恒的困境中,我们是否仍愿为渺茫的希望付出一切?
2025年秋,这份“祈愿”已交至玩家手中。